Friday, January 11, 2008
「冷氣」或「空調」?── “air conditioner” 的翻譯問題
這文章最後並沒有成為定稿,而由其他同學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寫再提交。我決不將之視為我的作品。大概我不過是一部自動打稿機。

--------------------------------------------------------------------------------------------------

「冷氣」或「空調」

── “air conditioner” 的翻譯問題

在香港這個沒有冬季的城市,「冷氣」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庭電器。「冷氣」一詞,翻譯自英語 “air conditioner”。但照字面解釋,似乎「空調」一詞比「冷氣」來得準確。「空調」一般被認為是內地用語又或是書面語,似乎「冷氣」一詞比較帶「港味」。本文將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到底哪一個詞語翻譯得比較妥當。

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i] “air conditioner” 的英文解釋為 “a machine that cools and dries air”,而中文翻譯為「空調機」或「空調設備」。作為一部有一定學術地位的詞典,其英文解釋似乎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air conditioner” 的功能應不止於「降溫」與「乾燥」的作用。根據wikipedia (English)

“An air conditioner is an appliance, system, or mechanism designed to extract heat from an area using a refrigeration cycle. In construction, a complete system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is referred to as HVAC. Its purpose, in the home or in the car, is to provide comfort during hot days and nights.”[ii]

可見「降溫」只是 “air conditioner” 的其中一項功能,而不是唯一的功能。 “air conditioner” 的機械結構必定附設恒溫系統[iii],否則不能維持某一特定溫度。因此,認為 “air conditioner” 只有「降溫」功能的論調並不可能成立。雖然 “air conditioner” 不是只能輸出「冷氣」,但本地卻習慣將 “air conditioner” 翻譯成「冷氣」。以下為不同廠商對 “air conditioner” 的翻譯:


日立 Hitachi

松下電器 panasonic

香港

冷氣機

冷氣機

中國大陸

空調

空調

台灣

冷氣

空調

註:資料以官方網頁為準,最後訪問日期為20071128

在香港,兩家廠商同樣將 “air conditioner” 翻譯成「冷氣機」,而不是空調,以迎合本地的語言習慣。一般市民在冬季期間很少用到 “air conditioner” 的「暖氣」功能,只會在夏季使用其「降溫」功能,因而忽略其他功能。 “air conditioner” 在本地大眾心中,只是單純的「降溫製冷」工具。

除了語言使用習慣外,又會否涉及語文規範問題根據《現代漢語詞典》[iv]

[冷氣]

1. 利用製冷設備,把空氣冷卻,通入建築物、交通工具等內部,以降低其溫度。所通的冷卻的空氣叫做冷氣。

2. 通常也指上述設備。

[空調]

1. 空氣調節,調節房屋、機艙、船艙、車廂等內部的空氣溫度、濕度、潔淨度、氣流速度等,使達到一定程度的要求:空調機、空調設備。

2. 指這種用途的裝置:安裝空調。

既然「冷氣」與「空調」皆被收入《現代漢語詞典》,即兩詞同屬內地認可的規範語,這就不存在哪個是書面語或口語,又或是哪個是內地用語或本地(地方)用語的問題。值得留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對二詞的解釋有明顯的差別。「冷氣」只強調某設備的「製冷」作用,同時包含此設備所輸出的氣體,屬比較狹義的講法;而「空調」指涉範圍比較廣,強調「調節」的作用,而非單純的指向「降溫」作用。至於《國語辭典》[v]則有以下解釋:

[冷氣機]

「一種空氣調節器。以壓縮機壓縮導管中的冷媒,再以蒸發器使冷媒變成氣態。在氣化的過程中,因為要吸收大量的熱,所以室內氣溫會降低。氣態的冷媒再送進凝結器,又回到液態,重新輸入導管,如此循環不斷的散放冷氣或暖氣。另兼具調節室內溼度和純化室內汙濁空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通風等功能。」

[空調設備]

「具備調節空氣中的溼度、溫度,使之潔淨,並保持一定標準的機械。如冷氣機等。」

《國語辭典》對於「冷氣機」的解釋已超出了字面上的意思,進而加入「調節空氣」的概念,與「空調設備」的解釋相當接近。這等於承認了「冷氣機」一詞的表面意思並不能完全表達其實際功能。

其實「冷氣」一詞除了解作「空調設備」之外,亦有其他用法。以下節錄自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現代漢語語料庫[vi]

1. 广州华海大厦总经理办公室时,温总经理和廖副总经理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2. 对于热气上升,冷气下降人类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月亮本身不发光

3. 不过,望着弹坑旁的弹药库,军士长彼得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4. 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

5. 当时,两人一起来到工地,经工程技术人员一指点,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乖乖,要修的这条路扶摇直上,实际上就是从山脚绕字直

6. 一阵冷气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脑里也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五四

「冷氣」在以上各條都明顯沒有帶有「空調設備」的意思,可見「冷氣」還有其他用法。歧義在某些情況難免做成信息混亂,例如上文第六條,到底「冷氣」代表什麼,還得從上文下理推敲出意思。但「空調」一詞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由此至終只有一個用法。

從辭典、百科及語料庫三方面考證,筆者認為「空調」比「冷氣」翻譯得準確。二詞衝突的重點不在於規範或語法問題,而在於意義傳達。「冷氣」雖然非常形象化,但只將着眼點放在「降溫」上,並不能完全表達 “air conditioner” 本身的調整環境、狀態的含義。反觀「空調」,本身帶有「空氣調節」的意思,空氣的溫度、濕度、氣流速度都包含其中,意思明顯比較具體完整。撇開商業、文化考量,單單從語言學出發的話,筆者認為「空調」更能表達 “air conditioner” 的含義。



[i]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牛津大學出版社,第六版,2004

[ii] Wikipedia(English)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_conditioner,訪問日期為20071125

[iii] 同上,Thermostats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s, turning on the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to bring the building to the set temperature.

[iv]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2003

[v] 《國語辭典》,台灣教育部編,http://140.111.34.46/dict/,訪問日期為20071125

[vi]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訪問日期為20071127



參考文獻

1.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牛津大學出版社,第六版,2004

2. 《國語辭典》,台灣教育部編,http://140.111.34.46/dict/

3.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2003

4. Wikipedia(English)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_conditioner

5.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2003



2007年12月4日定稿
2008年1月12日修訂
 
posted by Sam.M Research at 11:42 PM | Permalink |


0 Comments: